发布时间:2023-02-07 阅读量:379
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从小就有独立、自主的好习惯,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和自理能力。
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景:
家里东西太多,总是找不到想要的东西;
总是随意丢东西,孩子的物品到处都是;
收拾了一整天,孩子弄乱只需要一分钟;
孩子做事没有条理,总是无法专心学习;
……
这些似乎是有娃之家必须面对的「小问题」,事实上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隐形「大麻烦」,甚至造就未来学习、工作中的无头无绪。
去年3月份两会期间,针对新职业发表意见时,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:以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,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,远比早识字重要。
同年的10月,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在《家庭教育法》会中提出,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,独立生活能力,从家庭整理生活习惯中开始。
这时候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,原来一直被大众忽略的“整理”,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来说,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!
出于疼爱,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。
有的妈妈还认为,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,孩子好好读书就好了。可孩子不做家务专心学习,就会更优秀么?
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,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,就业率为15:1,收入比后者高20%,而且婚姻更幸福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,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,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。
孩子们在整理家的时候,会对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思维的需求。当孩子克服动手中的困难,解决了其中的问题,看到了自己劳动成果,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。
而这将进一步激发他的求知欲,增大学习兴趣,促进智力发展。
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,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。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注、鼓励孩子,培养孩子产生“我自己来”的主动意识,从做事中逐渐找到自信。
所以,当发现孩子不爱学习,拖拖拉拉,自控力差,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不听话,难管教,就是想玩,不想学习,但原因可能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发展。
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比较糟糕,如果平时你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,不如从【亲子整理】开始,让孩子全方面发展吧。
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专家强调要从小学整理?整理真的如此重要吗?
1. 对于孩子来说,从小开始接触和养成整理的好习惯,能让孩子做事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,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2. 整理对孩子的心理有积极正面的影响,脏乱臭的环境相比干净整洁的环境,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及坏情绪的堆积,清理后的清爽有序有助于清理大脑中的垃圾,对心理有积极的影响。
3. 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与玩具,可以让孩子熟悉自己拥有的物品,降低重复购买的欲望,有助于孩子避免浪费的习惯。
4.孩子通过整理得到父母的肯定,这大大有助于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信心的构建,这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给家人带来的贡献。
越早让孩子学会整理,越早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物品和空间负责,也会越早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边界感。
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人格,又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提升孩子的自主整理能力,会对孩子终身受益。
团团鼠作为金袋鼠旗下品牌,为了能让更多孩子掌握高效学习和生活的方法,减少成长中走弯路,我们集合了多位整理收纳和教育领域的专家,历时2年共同开发设计出了全国首套:适合儿童的整理理论+模拟场景实操活动,全方面激发、提升孩子整理力,培养自驱型孩子。
丰富的家庭房案例、简单易学的收纳技巧,「亲自整理」不如「亲子整理」,环境即教育,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。
团团鼠亲子生活整理馆,将整理收纳的技巧和方法转换为有趣的实践活动,调动起孩子对整理的兴趣,最终能学到整理收纳相关的技巧和方法,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,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。
结合情绪整理、物品整理的技巧和方法,让孩子代入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实践。不论是厨艺、种植还是密逃,除了培养孩子生活技能、兴趣之外,重点还是活动之后的整理收纳习惯的养成及培养。
意义丨整理,让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
前提丨自己做得到的事,才能要求孩子
准备丨了解孩子,了解亲子整理的特点
行动 | 不吼不叫,改变环境就能影响孩子的行为
实践结合技能,环环相扣地激发孩子整理力,让孩子在生活中形成主动学习,主动计划,主动整理的自驱闭环。
版权声明:本站发布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原文标题:这技能95%的学校不教,却是孩子的成长必修课